后记

灯火阑珊  作者:阿加莎·克里斯蒂

《白屋梦魇》最早发表在一九二六年一月的《君主杂志》上。这个故事是克里斯蒂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《丽人之屋》的修订版。在她的自传中,她曾提到这是“我第一篇显露些许才华的作品”。最初版本的《白屋梦魇》晦涩难懂,极度渲染了病态氛围,文风类似于爱德华时代的鬼怪故事,尤其是E.F.本森[爱德华·弗雷德里克·本森(Edward Frederic Benson,1867—1940),英国小说家、传记作家、考古学家。]的作品。在发表之前,克里斯蒂做了大量修改,使故事情节条理清晰,减少了许多自省的段落。为了塑造故事中两位女性人物形象,她弱化了艾丽格来世的部分,强化了梅吉这个角色。类似的主题在另一部早期创作的作品《翅膀的呼唤》中也有提及,那个故事收录在一九三三年出版的小说集《死亡之犬》中。

一九三八年,克里斯蒂回忆起《丽人之屋》时谈道:“创作这个故事时构思兴高采烈,下笔却极端乏味。”不过创作的种子已经播下。“我渐渐喜欢上创作这种消遣,如果哪天闲来无事,没任何事可以做的时候,我就会构思故事情节。通常它们有个悲剧结尾,有时还增加高尚的道德情操。”在早些年的时候,有一位住在达特穆尔的邻居,是阿加莎家的密友,他曾给过克里斯蒂重要鞭策。那人是著名小说家伊登·菲尔波茨。当时阿加莎还叫阿加莎·米勒。他给她的作品提出建议,并向她推荐了几位对其写作文风和用词均能激发灵感的作家的作品。多年以后,当她的声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时,克里斯蒂提到菲尔波茨的睿智与善意,以及如何为年轻作家树立必要的信心——“他的宽容谅解让人吃惊,他只是给予鼓励,避免批评。”一九六〇年菲尔波茨去世时,她写道:“他对于一位初出茅庐的女作家的提携帮助,是我永远感激不尽的。”

上一章:4 下一章:1
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,仅供读者预览,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!如有侵犯版权,请来信告知,本站立即予以处理。
邮箱:yuedusg@foxmail.com
Copyright@2016-2026 文学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