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后记

创造自然  作者:安德烈娅·武尔夫

大自然如何能被人类——更何况是某位单枪匹马的历史人物——所“创造”?翻阅至此,读者心中想已有了答案。本书作者安德烈娅·武尔夫以“自然”命题来追溯传主亚历山大·冯·洪堡的一生,是为了说明我们今天众所周知的某些自然观念并非古来有之,而是拜近代以降全球范围内若干重大学术突破所赐。普鲁士贵族青年洪堡如何踏上美洲之旅、又如何将美洲给予他的影响诉诸文字与图像,进而成为左右世界科技文明进程的伟大人物,便是这自然观变迁史的重要篇章。

认为自然是一个庞大的有机整体,天、地、人环环相扣,相互影响,是洪堡学术的根基所在,这对于熟悉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中文读者而言或许并不陌生。然而这部传记最为杰出的贡献,在于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档案和文献研究,为我们重现出当时的历史场景,启发我们思考某种自然观如何在历史进程中与其他观念争锋,又如何在具体的情境中生发出个人及社会行动。作者反复强调,今日重温洪堡众多预言式的洞见,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仍难以维系脆弱的平衡。在当今对抗气候变化、环境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,洪堡的经历或许对中国的未来具有启示意义。

我尤其希望读者留意两点:一是科学研究与其他知识及艺术形式之间相互交融,可以在歌德、洪堡、梭罗等人的生涯中找到例证。二是科学与政治、经济的互动,知识的共和国试图超越语言与国境的障碍,却也与地缘乃至全球政治紧密相关。如果不是拿破仑发起征服欧洲的战役,洪堡也许不会取道西班牙前往美洲;但玻利瓦尔通过与洪堡的交游而立下复国的志向,却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事。当大英帝国的亚洲版图对洪堡紧闭大门,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道却向他开敞,使得他能够一诣中俄边境,成为大清朝命官的客人。今天,科学的专门化程度固然日益深入,但最新的科学进展仍然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;从洪堡的时代开始奠定的科学世界格局,正在翻开新的一页。

我必须感谢家人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后浪出版公司的大力协助。翻译这本书的初衷是对洪堡兄弟的事迹加深了解。然而这并不止是一个人的传记,毋宁说是一组涵盖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叶乃至末叶的人物群像。从歌德、康德到居维叶、盖伊-吕萨克,从班克斯到达尔文,从杰斐逊到爱默生、梭罗、马什与缪尔,再到 20 世纪的蕾切尔·卡森,以及不那么知名的人物比如邦普兰、蒙图法尔和卡洛琳娜·冯·洪堡,都在洪堡的世界里纷纷亮相。今天读到洪堡的故事,我们明天或许可以通过实地考察、感受、书写和身体力行,来续写新的篇章。用洪堡的话来说:“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、伟大的事物……其余的则交给命运。”

上一章:原始资料与... 下一章:出版后记
网站所有作品均由网友搜集共同更新,仅供读者预览,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!如有侵犯版权,请来信告知,本站立即予以处理。
邮箱:yuedusg@foxmail.com
Copyright@2016-2026 文学吧